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许多家庭都要去祭祖,祈福。今天常用的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几篇关于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的优秀范文,感兴趣的快来和小编一起学习吧!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对你有帮助!

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一

清明节是一个众人皆知的节日,而清明节上坟,则是杭州的传统习俗。

每到清明节,我就会和家人一起去墓地上坟,那里埋葬了我们逝去的亲人,我们是去看望他们的,要点蜡烛,招来他们的灵魂;再烧香祭拜,对其许愿;然后烧一沓“元宝”,当做给他们一年的生活费;最后奉上美味的食物,供他们享用。这个与死者打交道的节日看似很严肃,其实呢,这个节日对于孩子们(包括我)来说,是一次外出郊游的好机会,不但可以玩耍爬山,还有许多好吃的,丝毫没有祭奠死者的沉痛之感了。

清明节前期,大家都忙忙碌碌,做了好多准备工作,如:烧许多美味的菜,去购买香、蜡烛,折元宝等,就连我们小孩子也要贡献一份力量,就像我,学会了折元宝呢!(我就是来炫耀一下的,哈哈)

到了墓地,就先在逝去祖辈的坟前放上一篮表诚意的鲜花,然后在坟墓一圈洒一些酒,并给坟边的松树浇了水,再将饭菜取出放在坟墓上,将包装袋里的都打开,整齐的排放。在烛台上插上蜡烛,然后再取出香炉放于墓前,拿出香点燃,开始许愿,许一个愿拜一下,拜三下后即可把香插入香炉。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那么的仪式化。

等待一顿饭的时间,期间将一叠黄色的冥币点燃,再用元宝压在上面(因为黄色冥币烧着后就会飞起来)一同燃烧,将冥币和元宝给“那边”的亲人送去。当一股浓烟升起,你就必须躲到逆风处,否则后果就是——象我上次那样,不但熏得眼泪都出来了,还留下一脸的灰,十分尴尬。

等冥币、元宝烧完后,就轮到我们大饱口福咯!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清明团子了,它是艾草和糯米粉打成的,通常甜的的团子里面会放上豆沙、芝麻酱,咸的团子里面会放上豆腐干、笋丁和咸菜,绿色的团子圆滑小巧,可好吃了!

吃完饭,我们就沿着墓边的小路上山,走到极为陡峭、极高之处玩个尽兴,才肯下山。

这就是对于我们杭州小朋友来说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二

清明节那淋漓的雨,少了往日的清新,带给了我们淡淡的哀愁。每年清明节前夕,我们一家人都会去给奶奶上坟,以表达我们对她的思念。

奶奶去世已经十年了,我刚出生只有10天她就离开了我们。我对奶奶的了解只能通过奶奶生前的照片和爸爸妈妈对我的讲述。听爸爸妈妈说,奶奶是因为不幸患上了癌症。奶奶生前是个很好的人,温柔、善良、贤惠。她曾是我们长阳县的第一个女兵,在我们长阳的县志里就可以找到她的名字。奶奶退役以后,一直就在长阳县人民医院工作,直到退休。可没想到的是,奶奶退休后几个月便查出了癌症。癌症的痛苦一直折磨着她,但她一直默默地忍受,甚至还安慰其他人说她没事。当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奶奶为了能看到我出生,一直都在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当我出生后,爸爸连忙把我抱给奶奶看。虽然那时奶奶的身体已经虚弱到了极点,但奶奶仍坚持抱着我,一直不愿意松手,嘴里还说着:“要是我能多活几年,看着你长大该有多好”。

奶奶虽然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但我们的亲人、周围的邻居、奶奶生前的同事,包括一些商店的老板看到我就会提起奶奶:“你奶奶可是个好人!要是她还在该有多好!”是啊!要是奶奶还在该有多好,现在我们一家人一定非常幸福。

今年我们和往年一样,来到王家棚给奶奶上坟。清明山间的小路格外幽静,路边的树木和小草都挂着雨珠,犹如我此刻沉重的心情。来到奶奶坟前,爷爷细心地为奶奶除去坟头上的杂草,眼睛也开始变得湿润了,轻声说着:“培秀,我带着孩子们来看你了!”听着爷爷的呢喃,我的泪水也不禁流了下来。我感觉心上像压了块重重的石头,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泪眼朦胧中,我们给奶奶烧了纸钱,爸爸说这些是给奶奶在另外一个世界用的。爸爸又递给我一只点燃的香,看着袅袅上升的烟雾,我似乎看到了奶奶在微笑地看着我,目光是那般的温柔、慈祥……我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奶奶,我一定要像您一样,做个好人!

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后,我们便下山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奶奶,您在另外一个世界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爸爸妈妈会照顾好爷爷,我也一定会听爸爸妈妈的话,努力学习,做您的好孙女。

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三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这是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我穿上运动鞋,穿上校服,拿上了水,兴致勃勃坐校车去了学校。

学校红旗广场上很热闹,同学们像我一样精神抖擞,准备了补充体力的零食和水,为这次“远足、踏青、感恩、环保”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排好队出发了,队伍整齐而有秩序,我们徒步要走十公里的路才能到达目的地一一革命烈士公墓。

我们一路走一路歌,看到麦苗绿油油的,一片生机。小树在向我们招手,迎春花绽开了笑脸欢迎我们的到来,鸟儿叽叽喳喳热情地陪伴着我们,让我们感到格外兴奋。徒步虽然辛苦,但我们都没喊累,坚持了下来,一个也没掉队,我们时不时回头看看浩浩荡荡的队伍,偶尔唱着欢快的歌,偶尔吃点零食补充体力,偶尔主动捡一下地上的垃圾,我们彼此快乐着。我觉得自己的这次远足之行真是了不起,磨练了我们大家的意志。

田间有的农民在栽种蔬菜,应了那句老话“种瓜种豆,清明前后。”长辈告诉我在清明节之前种东西就不用浇水啦,因为清明节这个节气大多有雨水降落。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行走,我们终于到达了烈士公墓。我们稍作休息后排好队,学校少先队大队委向烈士敬献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圈。我们一起敬礼并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老师讲了一些关于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我深深的受到了鼓舞。

到了下午,我们上了一节有关清明节的主题班队会课,老师为我们讲了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讲了清明节该如何文明祭扫。我们接下来就开始了“画蛋、碰蛋和吃蛋”的游戏。

在画蛋的时候,我画了一个关于表情包的蛋,同学们展示了许多图案不同的彩蛋,好看极了。

到了“彩蛋碰碰碰”这一环节了,同学们跃跃欲试,有的拿出鹅蛋,有的拿出鸡蛋,还有的拿出鸭蛋,憋足了劲儿想争冠军。老师把蛋分成三类,号令一出,教室里立刻响起了”啪——啪——啪”的声音。很快就决出了我们的三个碰蛋冠军,他们分别是李智霖,许文宇,许文丽。教室里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快乐的你,快乐的我,快乐的我们在清明,我喜欢今年的清明节。

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四

我有一个简单但是温馨的家,外公外婆慈祥勤劳,也十分疼爱我们。妈妈为了我的成长,辛勤工作;对长辈孝顺,体贴。我呢,是家里的小鬼精,活泼而不失温顺。我们这个小小的家庭因亲人的相互为对方付出而感到温暖幸福。  外公外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给我们的爱却是无涯的。小时候,外公外婆还住在乡下,经济条件不好,但每次去外公外婆那里时,外公外婆就会杀鸡宰鸭给我们吃。我们一去,外婆就会在厨房里匆匆忙碌,洗菜、切菜、炒菜,忙得不亦乐乎。一大桌菜弄好了,我们都上桌吃了,外婆的身影还在油烟中晃动。妈妈在一旁催外婆吃饭,外婆却总说,快了,快了,就一个菜了......因此,妈妈总是心痛的说外婆,但外婆却老乐呵呵地说:“哎呀,没事,看着你们吃,我就高兴。”外公外婆在乡下种了许多菜,蔬菜成熟了,外公经常骑着自行车给我们送蔬菜来,妈妈心疼外公辛苦,叫他别送,说大老远的,送点蔬菜来,万一累坏身体,不值得。可外公外婆却说,不辛苦,什么城里生活成本高,要为我家减轻点负担,还说自家种的蔬菜,环保,即使辛苦点值得。现在外公外婆搬到城里来住了,不再种菜了,可现在我还能记起我的外公汗流浃背的为我们送蔬菜来的情景。记得小时候,外公外婆在乡下种了棵柚子树,每年柚子结果子了,舍不得拿到集市上卖,给我们全摘下来放着,瞅着个周末,就给我们送一大口袋来,我很少见外公外婆吃。有一次,我问外婆,外婆为什么不吃。外婆说,她老了,牙不好。咦?吃柚子甜甜的味道,又不硬,怎么会跟牙好不好扯上关系呢?所以,妈妈每次吃外公外婆爷爷婆婆送来的蔬菜水果时,总爱说,来,尝尝,尝尝爱的味道吧!  我的妈妈是老师,虽然平时工作忙,对家里的长辈也特别关心。谁要是有个什么不舒服呀,准又是她在那跑上跑下的忙碌。她常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爱老人,不能等。记得有一次,爷爷生病了,要住院。当时,妈妈的身体也不好,隔三岔五的往医院跑,还要赶回来上班。爷爷生病的那段日子,妈妈上午上完课,中午又要急匆匆地赶到成都去看爷爷。奶奶对妈妈说,你身体都不好,就别折腾了吧。可妈妈说,要去,去了爷爷心里踏实些,病会好得快些。周末妈妈带着  我一起去医院看爷爷,当时爷爷刚做了手术不久,很虚弱,脸蜡黄,嘴唇干干的。妈妈就在旁边用棉签蘸了盐水,慢慢的涂到爷爷的嘴唇上,一点一点地涂,是那样的轻柔,好像害怕弄疼了爷爷。然后,用小勺一点一点的喂爷爷糖水。同病房的病友看了,羡慕地对爷爷说,你家女儿多好啊。爷爷脸上堆满了笑,用微弱的声音说,不是女儿,是儿媳妇。哟,你家儿媳妇真是比女儿还好呢,你老人家好福气。病友们又是一阵羡慕。  妈妈对外公外婆也好。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要给她们买衣服,每次去看他们也要买一大袋水果。每逢假期,妈妈也都会想方设法带外公外婆去旅游。外公外婆非常节约,最舍不得花钱,老说妈妈现在挣钱不容易,把钱攒着,供孩子读书。每当这时,妈妈就会劝说他们,钱是慢慢挣来的,可是孝敬他们不能等,要趁他们现在身体还硬朗时,带他们出去玩,不然以后,走不动了,想去都没有机会了。  我呢,是家里的小鬼精,有时候会在长辈面前撒撒娇,耍下赖。可在妈妈的熏陶下,我也学会了体贴、关心家人。小时候,奶奶生病了,妈妈就叫我给奶奶倒水,端药,给奶奶捶背。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晚上九点多了,我跑到药店去给妈妈买药。虽然有点晚了,心里有些害怕,但想到妈妈,我还是鼓足勇气,克服了恐惧心理,独自一人把药给妈妈买了回来。  妈妈说的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不能只接受长辈的爱,要对父母好,对父母孝顺,要爱家里的人,要让这家风代代传扬下去。

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五

素有“文明礼仪之邦’’的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每一位炎黄子松都是文明的传承人。  家风是中国人民惯有的`风范,优秀朴实的家乡,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的良好习惯。  家风又称为门风,家风其实是在家庭里形成的一个道德标准。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家独特的家风,或朴实的,或严厉的,或个性的。  “俭以养德,德由俭来。”把乐与节俭作为培育家风的准则。虽生活节俭,但却造就了朴实的家风。节俭不是一件小事,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是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从小在一个节俭的家庭中生活,接受父母节俭的教育,长大之后才能做到不怕吃苦的优秀品德。  学会节俭,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才会抵抗得了诱惑,自觉自律自重。在节俭的家风中,只会不断造就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在社会中抵得住诱惑而成就自己的梦想。  “学以增智,学以立身,”家风以严厉的学习为常态任务。圣贤由学而成,才能由学而得。学习可以改变命运,所以有很多家庭会以学习为家风,虽严厉,却是一种正能量。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不是因学习而成就,远名四海。学习文化知识,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任务,更是一个名族崛起的必经之路,我们以学习为傲,以学习为荣。在家庭中,家风的形成从小时候开始的,从小养成  善学、爱学,勤学的习惯,严厉之后必有大的作为。每个家庭成员都希望通过这严厉的家风,使代代能薪火相传,代代出人才。 “为官发财,应当两道,”把甘于清贫作为培育良好家风绝对是个性的。如今我们会 经常听到官府某某贪污受贿,被曝光后遭到人民百姓的极大反响。一个家庭或家族能用能用清贫作为家风,这不仅是伟大也是一种个性十足。  唐代诗人罗隐就有“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女谋”的名流传后世。以清贫作为家风传承,这样家庭出来的子女必有大的作为,他们不计金钱为目标,追求的是精神的传承。真正高明的父母,是把优良思想和品德操守留给子女,这样才能为家人赢得长久的荣誉的尊敬,为家庭带来长久的快乐和安详。  良好的家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我们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需要用努力去传承。家风是中国文明的标志,每一个家风都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因为有家风,才有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 传良好家风,做美德少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优秀范文,整理不易,想要了解更多的范文内容,尽请关注常用站,小编将为您更新更多的优秀范文哟!

【清明时节话家风微家书征文200字精选5篇】相关推荐文章:

清明节优秀作文400字左右(6篇)

清明节缅怀先烈征文1000字范文

清明节祭英烈心得感悟 清明节心得体会大全

2021年清明节心得体会(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