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注重开展党建工作和培育先进企业文化。该文通过比较党建和文化建设的异同,分析了两者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带动企业文化发展; 注重发挥党员作用,激发企业文化活力;促进企业发展为导向,实现党建和文化共建互融。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企业文化

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8217.2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315.43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4.1%,较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企业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和稳定民生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通过开展党建工作,塑造先进企业文化,带动企业在生产经营、日常管理以及文化建设中释放更多活力,已成为市场经济领域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分析现状、找准问题、探讨对策等层次,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与先进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一些对比研究。

一、现状与探索

1、基本情况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挥着较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双推进,融合成先进的企业文化,形成党建与企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重视党建工作,将党建理论引入企业文化,用科学理论打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现行社会思潮多样化下,越来越多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和员工的趋势所选。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在激发员工的使命感、凝聚员工的归属感、加强员工的责任感、荣誉感,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提高,发挥作用等方面目标一致、殊途同归。但是,党建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参谋引领、把关定向的角色,所表现出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在创建企业和谐环境、维护出资人和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是企业文化无法比拟的。

2、主要特点

通过对部分重点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调研了解,非公有制企业在党建与企业先进文化融合较好的主要有以下做法和特c:

一是服务引领作用明显。党建工作以先进的政党文化为指导,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政治属性强,在引领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

二是组织性纪律性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设置完善,充分发挥在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中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

三是组织制度健全。通过建立健全规范的党组织制度,保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使党员在党组织活动中提升自身价值。

四是党员模范作用发挥好。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如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举行教育培训等,促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注重维护各方利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在领导工会、共青团与妇联等群众组织,团结凝聚职工,完善教育培育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六是重视工作形式创新。党建工作与先进企业文化相互融合,能够提升企业形象,提供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扩展了企业宣传途径。

七是引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党组织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企业发展、塑造先进的企业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企业管理、诚信经营、回馈社会等事业中。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实现了紧密结合和良性互动,有力促进企业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有很多薄弱环节,亟待研究解决。

1、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还无法完全担起引领先进企业文化建设重任

一是企业主还存在“应付”思想。部分企业主认为党建工作是“附带”工作,缺乏热情甚至担心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被动应付的情况或多或少的存在。二是党组织负责人还存在“从属”思想。部分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思想顾虑较多,怕企业主不支持,关系处理不好,影响自身利益;怕党员不参与,活动难开展;怕职工不理解,出力不讨好,导致党建工作“底气”不足。三是企业党员还存在“雇佣”思想。部分企业党员觉得自己是“打工者”,干好本职、保住饭碗就行了,不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不愿接转组织关系的“挂名党员”和组织关系揣在怀里的“口袋党员”。

2、党组织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还不匹配

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方法机械、方式单一,党组织生活开展不经常;党组织活动内容枯燥、缺乏新意,局限于学理论听报告、谈形势搞活动、收党费转关系,与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不紧密;一些主管部门不考虑企业的工作实际和党员的所需所盼,要求企业党组织严格按照机关和社区党组织的方式开展活动,使组织生活经常流于形式,落不到实处。

3、党组织作用发挥与企业文化建设还不紧密

很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工作内容缺乏针对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很难涉及到建设企业文化、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等核心内容,存在党的组织被企业“边缘化”、“淡漠化”的现象。一些企业党组织思维方式、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没有及时更新,没有很好地找到党建与企业文化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最终导致了企业主不支持、不配合,党员群众出现了厌烦、反感情绪,成为了制约党建工作开展的“瓶颈”。

三、对策建议

1、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带动企业文化发展

一是正确认识党建工作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主的政策宣传力度,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协调企业主和员工关系的能力,确保非公党组织既能起到维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又能监督业主经营者依法经营、照章纳税,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主者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增强党性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充分认识到作为党员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增强引领企业文化发展能力。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完善党组织设置,健全工作制度,按照要求开展“三会一课”。内容要紧密围绕“促进企业发展、促进企业和谐”这一中心,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学习、职工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创新形式,形成活力。中小企业要逐步实现有专人负责党务工作,规模较大的企业要成立专门党建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 着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党组织引领企业形成先进文化的能力。

三是发挥党组织优势资源,加大企业文化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优势,运用媒体平台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对企业先进文化的宣传推介力度,为形成先进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营造好的氛围环境。要强化党群共建,通过开展会议、活动等,引导党员和员工、特别新进入职工,领会企业文化精神和核心内涵,并以实际行动践行这种精神,为企业凝聚正能量、提供新动力,营造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健康科W的发展氛围。

2、注重发挥党员作用,激发企业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