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事,既要看作风,又要看能力;既要看责任,又要考目的。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群众办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意识,增强本领,改进作风,把宗旨落到实处,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下面小编就给给大家介绍一下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办实事贵在办“实”

办实事,既见作风,又现能力;既彰显担当,又检验宗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要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为群众办实事的自觉,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在办实事中提升能力、改进作风、践行宗旨,成长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百年党史,恢弘历程。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服务群众作为宗旨,写进党章,写进党的历史。翻开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为民服务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践行为民服务初心的历史。在党的百年历史中,涌现出无数务实担当、无私奉献的为民服务优秀共产党人,无论是张思德、雷锋、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还是李保国、黄文秀、黄诗燕……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背后,就是一个个感人的为民服务的故事。他们,就是9100多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人的代表,激励更多人见贤思齐,凝聚起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强劲力量。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实干为要,始终把实效摆在重要位置,不断解决好群众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办实事,就要坚持以“实”字为要。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汲取党史中的知识和养分,厚植人民至上情怀,自觉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厚实为民服务的思想之基,永葆赤子之心。在看问题、谋思路、想办法时,要主动对标群众需求、群众意愿、群众期待,主动扑下身子,听取群众意见,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在摸准实情中出实招,在拿出务实举措中追求取得实效,以服务群众的实效实绩,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再好的办法、再优的思路,如果没有脚踏实地去落实,都会变成“空中楼阁”,变成“水中月”“镜中花”。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没有取得实效,就要看干部有没有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有没有破解难题的思路和办法。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关键还得以实绩说话、以实效检验。要坚决防止学与用、学与行脱节,摒弃学一套、做一套的假把式,坚持以问题导向,做到在学中干、干中学,以学促知、以学促用、学用相长,推动学习教育实起来,把学习成效体现在为民服务办实事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新时代新征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长征路上,还有不少“硬骨头”需要啃,更有不少“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攻克。越是打硬仗,越需作风过硬、本领高强。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始终保持实干者的奋斗姿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的优良作风,保持从严从实的作风,敢于挺难而上、向难而行,敢于涉“深水区”、闯“无人区”,下足服务群众“绣花功”,对标群众所盼所急所需,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奋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风华正茂。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唯有在服务群众中想出实的思路、拿出实的办法、拿出实的作风,才能以实实在在的干事创业担当和本领,创造新时代服务群众的实实在在佳绩,赢得群众满意和支持。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变群众“催”为“催”群众 主动服务更暖心

据媒体报道:今年以来,山东省日照市从不动产领域“办证难”问题入手,成立市区两级工作专班,积极化解国有土地既有住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主动破解民生难题,让群众的烦心事变成开心事。

据了解,近年来,国有土地既有住宅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已经成为信访的热点、难点问题。日照市委、市政府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理念,有困必帮、有难必解,成立了市区两级工作专班,从今年1月开始梳理尚未办理不动产证小区的具体情况,坚持“向前一步”化解矛盾、依法依规破解问题。

在市区两级专班共同推动下,目前,市区109个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已经有108个开展问题化解,可化解1万6千多户,并且有1万4千多户业主领到了盼望多年的不动产权证。这种由群众“催”着相关部门办,到政府主动靠前“催”着群众办的主体转换,让人倍感舒爽和温暖。

住房是民生之要,关系千家万户,而不动产权证问题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城市诸多小区居民的“心上事”。把群众的心上事作为党和政府、领导干部的“上心事”,新的市委领导班子更加关注民生,着力解决民生难题。从开放学校操场到建设城市书房,从免费开放景点到建设免费儿童乐园,从市民“菜篮子”到社区“大食堂”,等等,民生实事好事一件接着一件。从群众“催办”到被“催办”的主体转换,从被动到主动的服务演变,从“幕后”走向“台前”的角色改变,无不体现了人民至上、民生至上的发展理念和各级党委政府服务人民的本质属性。

不动产证办理作为今年的重要民生实事,日照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对“办证难”问题作出安排部署。市委书记张惠明确指出,“群众的合理诉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不动产证问题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向前一步,主动破解民生难题”。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要求,循着市委的为民思路,市区两级积极运作,“向前一步,关口前移、源头治理,主动破解民生难题”,切实把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以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增强政治担当。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最优的业绩。“109个历史遗留问题小区已经有108个开展问题化解,已有1万4千多户业主领到了盼望多年的不动产权证”。无疑,数据是可喜的,令人振奋的。同时,在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日照市又推出“交房即办证”惠民利民举措,又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的“操心事”“闹心事”。

为民服务无止境,服务永远在路上。围绕化解问题、服务群众这一工作大局,主动作为、尽力而为,无疑将会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增强,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有益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事业健康发展。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畅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实践探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完善新形势下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贵州省清镇市新店镇21个村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许继武工作连”,促进广大党员在“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的实践中手牵手、心连心、树形象、作贡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一、基本情况

新店镇目前组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许继武工作连”21个,共有400余名党员联系服务1.7万户群众6.1万人,其中贫困户430户群众1149人、200余名一对一具体联系帮扶群众200人。

二、主要思路

新店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严格按照“一个目标、两种形式、三个原则、四个环节、五个到位、六步工作法”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实现“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先锋旗帜”。

坚持一个目标。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店家喻户晓,更加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依托两种模式。线上创新“1+21”微信便民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湖城新店”微信公众号和21个“村级微信群”,搭建起群众线上许下“微心愿”的平台。线下建立微信群值班制度,建立微信群值班台账,每个站办所负责一周值班,值班人员定期不定期发布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内容涵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惠民政策解读、相关业务办理流程、主题活动通告、科普知识、法律常识、扫黑除恶知识、禁毒反邪宣传、治安维稳、预警信息等。

确定“三个原则”。党员、群众全覆盖、不遗漏的原则;党员干部带头,以上率下的原则;解决问题时,个人量力而行与组织统筹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把控“四个环节”。 一是确立党员群众联服关系。二是实施党员“上岗”服务。三是建立多方跟进保障机制。四是健全激励约束导向机制。

确保五个到位。一是组织领导到位。二是连排班组建到位。三是管理制度到位。四是思想认识到位。五是工作保障到位。

实施“六步工作法”。第一步,由党支部牵头组织,建立党员群众结对联系服务关系;第二步,根据结对情况,落实每一名党员的联系服务责任并进行承诺公示;第三步,党员通过谈心、座谈、走访等形式,了解掌握群众意见建议及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并向党组织汇报;第四步,从党员开始,党员自身、党支部(党小组)直至镇党委(职能部门牵头)逐级抓好问题落实;第五步,办理结果沿原路径返回并最终反馈给对应联系服务党员和群众(同时以适当范围公示);第六步,对联系服务情况进行跟踪评价。

三、主要做法

(一)精心谋划思路,扎实动员部署

自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镇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迅速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工作。镇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部署、亲自动员,切实指导21个村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新店镇不断创新服务内容,突出特色服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丰富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活动,不断将全镇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起来,教育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二)坚持问需于民,找到精准服务方向

为找准服务方向,确保解决的问题是群众最关注的,给出的服务是群众最需要的,把了解群众需求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实现党员“能做什么”与群众“想要什么”的“无缝对接”。一是民情日志“记”需求。在党员中广泛开展了“民情日志”活动,由一名党员担任网格员,定期走访网格内群众,上门入户问需于民。做到“四必记”,即群众诉求必记、解决办法必记、办理结果必记、满意程度必记。对走访排查出的群众急事、难事详实记载、详细分类、跟踪问效,对维稳隐患提前介入,同步做好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二是开展“心愿树”认领活动。根据党员的兴趣爱好、职业特点和业务专长,实行分类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志愿服务作用,更好地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采取“群众点单、党员接单、互动评单”模式精准对接百姓需求。让百姓“种下一个个愿望”,按照术有专攻、业有所长的原则,由党员接单,让专业人去干专业事,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帮助村民实现一个个的愿望。三是上下联动“解”难题。党员一方面将收集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给村党支部,使上级党组织充分了解掌握群众需求,另一方面将群众各类需求通过党务、村务公开栏、微信群公示,让群众监督党员服务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三)多形式提高服务效能

结合自身实际,把明确党员职责、靠实工作责任、激发党员工作热情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一是设岗定责立规范。充分考虑每位联系党员的工作职能、岗位、特长和群众需求,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有效增强了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岗位意识。二是结对帮扶解民忧。农村有帮扶能力的党员结对1—2名在生产生活中有困难的群众作为帮扶对象,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指导、信息提供、项目支持、资金倾斜等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重点帮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脱贫致富能力,提高了党员联系服务质量。新店镇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等人员列为帮扶重点,扎实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三是联系卡服务。将党员联系电话,工作职责、联系电话等内容印制成片卡,发放到家家户户。四是集中办公。党员“利用文明实践日·相约星期三·民事大联解”在村办公室集中坐班为村民办事。五是主题活动服务。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春节前夕、重阳节等节日走访慰问生活困难的群众;春耕、“双抢”、秋收等农忙时节,党员帮助缺劳力的农户割稻插秧工作。

(四)完善制度措施,构建评价体系

一是找准服务需求。开展业务服务需求专访,对收集到的意见进行梳理、汇总、建台帐,真正做到了点对点、面对面研究问题、倾听意见、问计于民,集中精力找准群众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明确服务责任制工作重点。二是突出服务重点。在突出帮扶服务重点上着力,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入手,切实改善民生,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三是严格考核。新店镇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纳入党建年终考核,个人帮扶情况作为评先选优依据。对工作敷衍不能取得实际效果的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不良影响的进行追责。四是分析研判,力办实事。临时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分析研判会,对群众的诉求、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归类,按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分类提出解决办法,村里能解决的立即予以解决;村里不能解决的,由乡镇主动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因客观原因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解释清楚,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五是定期公示,接受监督。对群众反映的诉求、意见建议、干部为群众办实事等情况,逐月分别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和微信群进行公示,实行党员群众公开评议制度,接受群众监督与评判,并留存资料和照片存档备查。

(五)在服务效果上求“实”

确保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取得实效。以服务群众为宗旨,切实把党员联系群众工作做深做实。对于党员联系群众过程中收集上来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上报、落实、督促,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及时得到了反映和解决;对部分一时难以解决的事项,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说明;对涉及长远的,制订相关的工作计划

(六)线上线下同步服务

创新“1+21”微信便民服务模式,通过建立“湖城新店”微信公众号和21个“村级微信群”,搭建起群众线上许下“微心愿”的平台。在线上利用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收集群众需求,针对收集到的群众需求和心愿,充分整合党员干部、乡亲志愿服务团资源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实现愿望。一是微信用户“一人不漏”。组建湖城新店微信公众号、村微信服务群,邀请辖区所有使用微信的群众入群并关注APP,21个村建立微信群,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村、到组、到户。目前,共建立微信群21个,共有1万余群众进入微信服务群。二是主动亮明身份。村支两委干部、党政班子领导、站办所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党员等全部实名入群,搭建了“零距离”“全天候”的党群干群“连心桥”,让1100余名党员干部与6.1万名群众连成了“一家人”。三是服务群众“一触即发”。各微信群每天不定时发布工作动态、最新政策文件、办事服务流程、天气预报等,群众通过微信群足不出户即可快速了解“天下事”和办理事务。四是群众有问“一点就通”。各村微信群和公众号均由专人管理,对群众提出的问题,管理员或有关党员及时回应解释,需要线下办理的问题及时转交有关科室和部门承办,办理结果通过微信群或电话及时反馈。五是线下建立微信群值班制度,建立微信群值班台账,每个站办所负责一周值班,值班人员定期不定期发布与村民生产生活相关的信息,内容涵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惠民政策解读、相关业务办理流程、主题活动通告、科普知识、法律常识、扫黑除恶知识、禁毒反邪宣传、治安维稳、预警信息等。同时,镇干部和村干部可以通过微信群及时解答村民的问题,做到村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通过微信群,进一步拓宽了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解决了群众咨询难、办事来回跑腿问题,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指尖上”的服务,极大地提高了为村民服务的效率。

看似普通的微信群,却因为与“互联网+”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相结合,党员成了化解邻里间矛盾的“调解员”、国家相关政策的“宣传员”、为民办事的“服务员”。真正实现了哪里有群众,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新店镇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便民服务得到村民好评。

三、工作成效

(一)服务群众成效更加显著

通过健全党员服务联系群众制度和完善服务平台的搭建,规范了党支部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党支部党员的宗旨意识。党员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和影响身边的同志;处处以身作责,任劳任怨,保持热情、规范、廉洁、高效的作风;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强化了党员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民服务本领。400名党员充分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先锋官”作用,先后与结对群众“一对一”式互动沟通800余次,党员共计走访群众1000余人次,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200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相关知识3000余人次,开展相关资助活动6次。

(二)切实提升了各党支部的号召力和群众的满意度

党员能管事、能办事、群众有依靠。新店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开展以来,一是通过将支部建在群上,各村支部党员干部亮身份,拓宽了信息流通渠道,政策宣传效果及民情收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二是党员“管事率”提高、办事能力不断加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强化;三是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群众有诉求时,能及时找到组织,并能及时的得到答复和解决;四是党群关系和谐发展,各村(居)舆论得到良好的引导,党的号召力不断加强,引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群共建富美和谐新店。五是充分整合基层综治维稳、民事调解、文化建设等各领域的骨干力量,着力解决新形势下村域范围扩大,服务事务繁杂,管理力量薄弱等难题,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重心下移。

(三)党员“领跑”作用更加突出

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开展以来,全体党员认真践行宗旨意识和厂党委部署,面对面地倾听群众心声,用心为群众排忧解难,拉近了双方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党员先锋作用无论是工作岗位还是服务群众等方面,均得到了全面展现,群众认可度、满意度持续升高,亮出党员身份,一方面不断提醒自己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接受社会监督。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服务水平提升,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党员凝聚力,同时,也能促使党员干部形成很好的职业素养,让服务更加精细化。平常时,能让人看得出来;有任务时,主动干在前;有困难时,自己挺在前;有危险时,坚决冲在前。勤加修炼、反复锤炼,不断对标角色定位,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为党旗添彩、为党徽增色,真正体现了“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一是通过经常性地走访联系群众、面对面与群众谈心交心,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密切了党员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和“鱼水情缘”,进一步增强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二是通过建立健全党员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引导基层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业绩”,不断提升服务党员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党组织就在家门口”,“党员就在我身边”,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实现了党的形象在基层社会的有力提升。三是通过开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变党员群众“上门求助”为党员干部“主动下访”,引导党员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感情、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增强本领,真心察民情、暖民心、解民忧,提升和维护党在群众中的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初任选调生 把基层群众放在“心”上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心中有群众,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初任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最能感知身边群众的所思所盼,也最能让身边群众体会基层干部的温情,因此更要坚持把基层群众放在“心”上,扎根基层解民忧、办实事。

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信仰之心引领基层群众。初任选调生在基层锻炼,职位不高但责任很重。基层党建、脱贫攻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扫黑除恶等,大多工作都需要具备“走坏鞋子”的毅力和“磨破嘴皮”的耐心,考验着初任选调生在理想与现实的思考碰撞中是否能够坚守初心使命。初任选调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彰显着年轻一代对信仰的诠释,在基层工作中更加能够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因此更加应该始终保持对党的坚定信仰,坚持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一生的执着追求,把基层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引领群众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听党话、跟党走,脚踏实地、砥砺奋斗。

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关切之心联系基层群众。“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十八大以来,我们经常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在湖南十八洞村握住老人的手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内蒙古伊尔施镇林业工人家察地窖、摸火墙,在河北德胜村和群众炸年糕、聊家常等,生动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心有牵挂”的为民情怀。初任选调生作为基层“新兵”,更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角色转变,既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做一个“取经者”,时刻保持谦逊姿态,向基层群众“拜师学艺”,积累丰富的基层经验;又能够走到屋内炕头,做一个“聆听者”,搭建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关爱,回应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盼,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做好群众工作。

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心服务基层群众。“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服务好基层群众,前提是要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要少一些走马观花的“唱功”,多一些实事求是的“做功”。初任选调生不仅要积极克服条件艰苦的客观环境,更要努力坚持争当服务群众的先锋表率,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听群众心声、纾群众难题。要响应人民为先的“主旋律”,涵养牺牲“小家”为“大家”的干事魄力,树立起良好的青年干部形象;要用活走访调研的“听诊器”,及时发现基层群众担心焦虑的主要问题,做到“对症开方、对症拿药”;要适应服务群众的“新常态”,切实做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好事实事,用好群众口碑这面“镜子”,出现问题不回避、面对责任不推诿,携手基层群众把日子越过越好。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带动群众一起干”

近日,一位村干部的朋友圈让笔者感到很振奋!几张照片显示的是几位村民拿着铁锹、推着斗车正热火朝天地清淤疏渠,并配文“村民自发组织清理沟渠,给他们点赞!”原来,是村里正开展村居环境大整治,村民们在村“两委”的宣传带动下自发参与整治,共建美丽家园。这不正是践行群众路线,依靠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展现吗?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方法。“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基层干部最应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带领群众创造朝气蓬勃、和谐幸福的美丽乡村。

做事发动群众,走在前头带头干。很多基层干部坦言,农村基础条件差、群众思想不够开放等等,觉得农村工作不好做、农村发展不好推。诚然,这是农村发展前进道路上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怎么解决问题,靠什么战胜困难,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基层干部支好了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基层干部要善于深入群众,去掉“官气”跟群众打成一片。基层党组织要把阵地筑牢在百姓心中,凡事走在前头,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身先士卒,做模范先锋,带头带领干,群众不仅会信服,更会主动参与,做工作就会事半功倍。特别是在当前农村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党员干部不能唱独角戏,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当仁不让做带领群众致富发展的领头羊,让农村发展成为万家齐鸣的交响乐。

谋事想着群众,民生为本主动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政策对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上面政策制定者的要求,也是对下面基层群众的承诺。干部在谋事、干事时要想着群众,主动做实事,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修一条沟渠、建一座桥、解决一起矛盾纠纷,亦或是解释一个政策,只要是为群众解决了问题、克服了困难,这就是做实事,就是民生。“少搞些盆景,多搞些实事”。无论是制定政策,还是推进工作,要优先想着群众的期盼和基层的实际,为群众创造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就像习总书记说的“只要我们坚持实实在在地每年为群众办几件实事,群众是会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会自觉自愿地和我们同心同德,共渡难关的”。

成事依靠群众,干群齐心一起干。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员干部来源于广大的人民群众。干部要真正走到群众心中,同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争取群众支持,画出最大同心圆。要善于依靠村民自治组织、道德理事会、乡贤能人推进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相信群众的力量是磅礴巨大的,农村发展的主角也理应是农民。要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发展大潮,激发干群一心、其利断金的澎湃热情,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断克服农村发展难题,取得全面小康胜利。

习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基层党员干部要善于做事发动群众、谋事想着群众、成事依靠群众,走在前头,主动担当,干群一心,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汇聚澎湃正能量。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打通“最后一公里” 服务群众“零距离”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在新时代贯彻落实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抓住基层党组织这个关键,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群众,成为人民群众的“定心盘”。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姓党、信党、爱党、护党,向党中央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禁止党的基层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把党的领导落实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各项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党员的教育监督管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得坚强有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打通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党组织和人民群众始终肩并肩、手拉手、心贴心,实现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零距离”。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将疫情防控中好的做法固化下来。例如,进村入户宣传、开展“敲门行动”、“一对一”“一对多”包联服务等,让党员干部进百姓家门、拉家常话,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的水平,认真分析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基层治理问题,加大创新力度,转变工作作风,补齐工作短板,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多用情,在宣传教育群众上多用心,在组织凝聚群众上多用力,稳步提高基层治理能力。要持续为基层党组织减负增效,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把基层党组织从填报表、报材料、开会发文等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让基层党组织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多自主权,让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更有底气和信心。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通“最后一公里”,还需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抓好服务阵地建设,把资源和力量向基层倾斜,不仅把有形的阵地建好管好用好,而且还要在群众心中建起“无形阵地”。抓好支部建设,开展支部能力提升行动,坚持用先进带后进、后进赶先进,扎实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树立基层鲜明导向,抓实抓细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抓好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对党员的管理,加强对党员队伍、书记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教育培训,引导党员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福利,把服务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党组织的力量就在身边。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

当好群众“贴心人”

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原点和力量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为民服务解难题”作为一个重要目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宗旨、根本性质,体现了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鲜明品格、政治本色。

当前,随着干部下基层的次数增多,频率变快,“花样”翻新,群众对干部下基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少领导干部面对群众日渐高涨的“呼声”如泰山压顶,倍感压力。其实,干部下基层目的是为了联系群众、了解实际,继而解决难题、促进发展。只有卸下任务的担子,带着“感情”下基层,才能当好群众“贴心人”。

党史学习教育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感悟